拾珠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PhD Candidate啦!早上过了资格考的答辩,接下来就是开题和结题,路漫漫修远兮!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回顾一下这三年,整理一些有价值的点:养成的习惯,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玩过的游戏,还有用过的好东西。也许也会对大家有些帮助。今后如果有新的点 我也会加上去。

习惯🧙‍♂️

回顾一下读博时期比较好的一些习惯。

记录自己的时间

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老板给我说,你一周应该工作六十个小时,二十小时上课学习,二十小时做科研,二十小时做TA。当时可把我吓坏了,立刻开始记录我每周做了啥。那时候比较简单,主要是每天睡觉前回顾一下今天的工作,大概估算一个时间,然后周末总结一下花在三个项目上的时间。事实证明根本工作不了六十个小时(上课三个小时还会走神儿一半儿),五十个小时以上就是极限了。第一年暑假开始,听到了计算机系一个教授(Jennifer Mankoff)的方法,开始用Google Sheet更系统的记录自己的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以半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块,每做完一件事情就去填一下。这样一来,时间划分的更细致,也方便自己回顾一些具体的事情。

记录时间要比做计划和执行计划轻松得多,忘记记录的时候也不会有没有完成计划那种沮丧感,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

(这是我上周的时间记录,我把每个时间块进行了分类,如果是研究就以R. 开头,锻炼就是E.,O.是其他,F.是娱乐。这周工作了50小时(加上锻炼)属于非常多的了)

用Google Sheet 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用一些自动化的东西来整理时间,比如每天在不同的类别上花了多少时间,每周如何,都可以用一些方便的函数来计算,不同的类别也可以自动加上不一样的背景色。

虽然自己感觉没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记录时间这个习惯养成以后,会对时间的流逝更有感觉一些,不至于糊里糊涂地忘了一天怎么过去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有时候可以看看过往的时间,消遣娱乐一下,还可以回忆回忆。还有个好处是实习的时候写每周总结可以很方便地报告自己工作了多久(实习写每周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每一个月都会新建一个表格,我已经记录有三年了)

制定计划

记录时间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做过什么,列计划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要做什么。我列计划是分层级的,年计划和学期计划订大的方向,月计划稍微详细一些,周计划和日计划就具体到各种任务,感觉非常合适。

列计划这个习惯我从高中就养成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计划非常详细,因为每天上下学作息十分规律,我的计划基本上都是精确到分钟的……给大家看一个曾经的计划

(这个应该是纯属无聊把它画出来了)

到了大学之后发现精确到分钟甚至小时都不太能完成,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所以经过四年尝试最终到了现在列计划的模式:分层级计划。

年计划/学期计划 这种计划一般是用来制定大的方向的,比如研究上准备做什么,学习哪些课,要去哪儿玩儿,有没有重大的事件要准备这些。

(去年的计划,研究部分)

月计划 每个月月底(话说这周末又该制定了)都会写一个新的月计划,一般包括学习/课程,研究,还有其他三个部分。也都是一些需要完成的大目标,比学期计划要更细一些。写完会贴在墙上,每月换一次。

(每月的计划,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已经有一沓了)

周计划/日计划 周计划一般是周日或者周一制定好。周计划一般会把每天要做什么事都写好,这样感觉效率比较高。我会用到微软的To Do应用来记,有移动端,桌面端,也有网页端,比较方便。当天我会把计划里面的项目设为当天任务,有时候也会随情况自己加一些。

(好多完成的周计划)

总体来讲,不管是大方向,还是小到每天,我都习惯有一个计划(哪怕是最后关头想出来),这样有种自己知道要做什么的感觉(哪怕是假象),至少在做的时候不会胡思乱想(哪怕还是会有)。不过做了计划,尤其是具体到每天做什么,怎么做,甚至分几步,还是会提高很多效率。

每天读一篇Paper

我估计很多搞机器学习的人也会这么做,因为有Arxiv。但是人机交互领域的论文更新没那么频繁,我基本上是从往年的各种会议来找资源。第二年我把16到18年的CHI,UIST的best paper读了一遍,今年刚把19年的CHI Best paper看完。如果有空的话,基本上是早上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后来会挑一些和自己领域相关的paper,还有google scholar 推荐的paper来读。有时候读完题目发现没啥意思就直接跳过读另一篇了。最近发现一个很好的网站,Distill.pub,有很多高质量的讲解深度学习相关的科普文,都是大佬写的,而且每篇都有可以互动的元素,读起来不吃力,干货也有许多。

(Distill 这个网站很前卫,有许多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文章里的概念)

这样读paper的意义主要是保持自己研究的思维活跃,另外也有机会看一下其他领域的工作,比如我是做偏技术和工程,但是也会看到一些好的定性研究,比如采访啊,调研之类的。有可能以后做项目也会用到,哪怕没用过,也是一种科普读物。另外读的时候经常会想到一些(不一定)好的点子,可以当作备用研究课题。

记录下自己各种想法

读论文的时候可以想到点子,吃饭走路甚至发呆的时候都会有些灵机一动的时候,想到的点子我都会快速把它记下来,不求记录有多规范,只求能快点把脑子里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前我是用随身的一个小本子,现在用Google Keep,里面存着我各种各样的想法。很多想法当初想到的时候都很激动,隔段时间再看会觉得很没意思。不过这样我也会把它们都记下来,我研究中很多在做的项目都是从这个想法集里萃取出来的。

不定时地记日记

虽然我会隔很久才更新一次日志,但是日记一般都会隔三岔五写一下,而且是纸质的,写在本子上有种以前上学的感觉。疫情在家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尽量每隔一天都会记录一次,虽然都是些流水账,日后读起来反而很有意思。记录的时候也会给自己一些反思和沉淀的时间。

经济方面,每月定期存一小笔钱,很多东西都可以用二手的

虽然我还没啥钱,但是最起码有了收入也要理一理财。我一般会在银行应用里设置每个月固定从工资账户转入定存账户一笔钱,基本上不会去动,可以备不时之需。很不幸,每次存的钱都被我用来不时之需了,比如上次车祸我要自己交学费花了一万多刀,幸好之前存的刚刚够。

另外很多东西其实没必要买一手的,比如科技产品啊,游戏啊,家具啊,家电啊,反正我是回国用闲鱼在这儿用OfferUp,自己不用的东西也会二手卖掉。环顾四周,房间里好像都是二手的……二手的价值主要是可以用产品本身的价格来买产品,而不用花税和它的市场溢价。

阅读📚

其实这几年没正儿八经读过很多书,大多数时间用在论文上了。但是还是能找出一些很有价值的读物,以后读到新的可以慢慢更新。

《坏血》 讲的是硅谷一个明星医药公司CEO怎么招摇撞骗辉煌一时最后被戳穿的事。读的时候有种看剧的感觉。

《打开一颗心》 是一位外科手术医生写的自己做心脏手术的各种案例。每个故事都不一样,很容易被故事的紧张感带进去。

《刀锋》 毛姆写的,花了好久看完了,属于那种读的时候不是特别有意思但是没事儿又可以拿起来的书。我记得当年也是这么读完《月亮与六便士》的。毛姆写书会用第一人称把自己带到故事里,感觉很自恋。

《人类简史》 两年前看的,里面有些关于社会组成演变的观念比较新,很有启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书太致郁了,讲的是作者小时候被老师玷污的故事,很让人难受。不过书本身的社会意义很大。

《棋王/树王/孩子王》 阿城可以把小说里的人物写活,引人入胜。

《The PhD Grind》 这本书很薄,是一位UCSD的教授写的,回顾自己读博的艰辛历程,我博一读过一回,今年又读了一次,非常贴切,也很有借鉴意义。

发现好多书都是微信读书看的……

电影👀

电影也好久没好好看过了。。。大多时候都是出来去电影院看的,没什么特别好的片子。 《推拿》 娄烨导的,但是最近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什么玩意儿

《蝙蝠侠黑暗骑士》 这片是我精神支柱,每次低谷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一遍

《少年的你》《小丑》是去年在电影院看过的好片

翻了下豆瓣,发现还是看过好多不错的片子,《波希米亚狂想曲》《狩猎》《伯德小姐》《三块广告牌》《极速风流》《网络谜踪》,还有爽到爆炸的《疾速追杀》三部曲

其实看过好多,但是印象都不深了。各位来加一波豆瓣 (DrustZ)。

游戏🎮

说到游戏,那我可是玩了好多,写的详细点儿。

蝙蝠侠:阿甘疯人院 读博通关的第一款游戏,你扮演蝙蝠侠,去抓疯人院逃出来的各种怪兽,兴不兴奋?打斗的音效也很棒。

蜘蛛侠 (PS4) 这款游戏最好的点是你扮演蜘蛛侠。扮演蜘蛛侠好在哪儿?来回在高楼之间荡来荡去,有种异样解压的感觉。

战神4 (PS4) 如果说我心中游戏TOP3,战神4绝对有一席之地。打击感,画面,剧情,各种没得说。

无主之地2 这游戏和室友拿来玩再合适不过。“和室友度过漫漫长夜” 无主之地3还没通关,但是少了当年玩2的那种惊喜感。

神界2 又是一款和室友一起玩的游戏。这游戏不只陪你度过长夜,还能陪你到天明。

去月球 正儿八经的第九艺术。四五个小时你会哭的稀里哗啦死去活来一塌糊涂。

八方旅人(Switch) 目前玩过最好的JRPG,主要还是掌机平台,钻到被窝里也能玩,非常上瘾。

大乱斗(Switch) 只要有朋友来咱家,咱就在大乱斗里狂虐他。

武士零/迈阿密火线 这俩游戏一起推荐,都是属于快节奏,低像素,血腥暴力但是玩起来特别爽的类型,背景音乐非常加分。

Beat Saber(VR) 可以说,买VR就是为了玩儿这游戏的。

加个steam吧(DrustZ),嘿嘿

好东西🛠️

买了一些能显著提高生活品质的东西,都会列在下面。

升降桌

升降桌我最近在家工作才开始用的,用过腰也不酸背也不痛了,站一天之后累的倒床便睡,非常惬意。强烈推荐,手工的升降桌在亚麻上面不到二百刀,有一个牌子叫VIVO,我在Google实习用的就是这个牌子。

iPad

当初车祸之后我手机坏了,单靠平板联系了各种朋友,救命神器。

加湿器

没想到西雅图湿气如此重的地方屋里也会干到上火。加湿器睡觉必用。

曲面显示屏

一个大宽屏足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逼格。左边一个文档,右边一个文档,中间留点桌面,反正我空间多得很。

大菜刀

从国内专门让人手工打造的大铁菜刀果然秒杀这边的各种玩具刀。切肉剁骨头非常顺手,手不用动,刀自己就下去了。

小米盒子

安装一些直播应用啊,b站啊,吃饭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国内。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