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之时 When Rocket Launches
  • 开始计时
  • 三 (高中时期)
    • 青春
    • 拆手后,成功前
    • 缺失的父亲
    • 冬至
    • 所谓风度
    • 2012春节有感
    • 论爱情
    • 人性的分裂与回归
    • 门里门外
    • 雨感
    • 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 你失去什么,必将得到什么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A Simple Life
    • 走路回家
    • 对于发动罢餐的倡议书
    • 毕业后的新生演讲
  • 二 (大学时期)
    • 还有16天啊。还有1个月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呢。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呢
    • 这一年很乱
    • 我在清华,过得很好
    • 冬至
    • 我在一个角落里,光明的角落里
    • 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 交流琐记零——缘起
    •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 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 乱吐一气
    • Good Luck To You
    • 春
    • 夏
    • 秋
    • 冬
    • 当夜色降临
    • 旅美日记一
    • 旅美日记二
    • 旅美日记三
    • 旅美日记四
    • 旅美日记五
    • 旅美日记末
    • 6月10日归家记
    • 提早知道的事实
    • 再给我点时间
    • 雷阵雨
  • 一 (博士时期)
    • 碎片
    • 矛盾
    • 猛然焦虑
    • 透视耳
    • “阵雨转多云,南风三级”
    • 时间
    • 医院琐事
    • 出院琐事
    • 第二人生
    • 下坠
    • 拾珠
    • 十年。
    • 学生时代的终结
  • 零(毕业至今)
    •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长不大的人
    • 给兄弟张一鸣的婚礼致辞
    • 两本读不下去的书
    • 落叶
    • 换工记
  • 日记和其他
    • 日记:高中
    • 日记:大学
  •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 我想做的事
    • 人机交互科普集
      • 手机键盘是帮你怎么纠错的 [打字系列Vol.1]
      • 滑行输入是怎么工作的 [打字系列Vol.2]
      • 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打字系列Vol.3]
      • 十指打字一定比一指禅快吗?[打字系列Vol.4]
      • 想不到吧,emoji也可以说出来 [打字系列Vol.5]
      • 手写笔的不完全发展史[触屏系列 Vol.3]
      • 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打字系列Vol.6]
      • 手机屏幕是怎么判断你想点哪儿的?[触屏系列Vol.1]
      • 运动障碍者是怎么用触摸屏的 [触屏系列Vol.2]
      • 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无障碍系列 Vol.1]
    • 科研相关
      • 怎么产生一个好的科研想法?
      • 一些老板和我的对话
      • 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研究方法]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结果部分Results]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讨论与结论]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番外篇:Rebuttal]
    • HCI PhD 申请的一些经验
    • 如何做一个帅气(划掉)的PhD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业界篇)
    • 游记
      • 7/5旅行日志-巴黎
      • [旅行日志] 7/6 - 巴黎
      • [旅行日志] 7/7 - 圣米歇尔山
      • [旅行日志] 7/9 香波尔城堡
      • [旅行日志] 7/10-7/12 尼斯
      • [旅行日志] 7/12-7-14阿维尼翁
      • [旅行日志] 7/14-7/16 尼姆和阿尔勒
      • [旅行日志] 7/16-7/20 阿斯佩谷
      • [旅行日志]7/22 - 7/24 弗莱堡
      • [旅行日志] 7/25 - 7/30 瑞士
      • [旅行日志] 7/31-8/3 伊斯坦布尔
      • [旅行日志] 8/4-8/6 卡帕多奇亚
      • [旅行日志] 8/7-8/10 费特希耶和棉花堡
      • [旅行日志] 8/10 - 8/13 雅典
      • [旅行日志] 8/13 - 8/17 圣托里尼
      • [旅行日志] 8/18 - 8/20 威尼斯
      • [旅行日志] 8/20 - 8/23 佛罗伦萨
      • [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
      •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 [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 [旅行日志] 9/3-9/5 菲斯
      • [旅行日志] 9/5-9/6 卡萨布兰卡
      • [旅行日志] 9/6 - 9/9 开罗
      • [旅行日志] 9/9 - 9/12 卢克索
      • [旅行日志] 9/12 - 9/14 番外篇:各大机场
      • [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
      •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 到陌生的小岛去
    • 周末推荐
  • 发射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城市观光游
  • 自驾大洋路

这有帮助吗?

  1.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2. 游记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上一页[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下一页到陌生的小岛去

最后更新于8个月前

这有帮助吗?

旅途的终点站,我们来到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墨尔本。这周的行程分为两段,城市生活和自驾大洋路。美景美食加上学长热情的招待,最后这段旅途可谓是完美收官。

从机场坐大巴再转列车,墨尔本的交通非常方便。来到市中心时拿了一本地图,整个城市规划得非常整齐,每个区域都被分成了小方块,所有的道路基本上是横平竖直,方向一致。

来到墨尔本第一件事当然是和学长会合,然后趁着周末一起开始我的——

城市观光游

城市中心虽然高楼林立,但一点也没有”钢筋森林”的感觉。这里的高层建筑非常有艺术感,哪怕是摩天大楼也会用外墙装饰来彰显独特的风格。

(市中心CBD的高楼们,不同于其他城市单调的摩天大楼,这些建筑都有个性的装饰 和学长碰头的地方是墨尔本的华人区——博士山(box hill)。不同于传统唐人街的风格,Box hill 主要集中了近几十年的中国移民,所以街道更像如今的国内,各种中餐和东南亚的美食聚集于此。

​(商场里的美食天地,要啥有啥 墨尔本真的是吃货天堂,随便哪家亚洲餐厅都不会踩雷。简单po一下几顿饭:

​(韩国烤五花和肘子

​(广东的粥和煲

​(新加坡的肉骨茶

​(天津的烧几样 除了这些,我们还尝试了几样本地特色:袋鼠汉堡和墨尔本白咖啡。袋鼠肉出乎意料没那么难吃,倒是白咖啡有一股啤酒味,不太明白里面加了什么😅

​(这家餐厅不仅有袋鼠汉堡,还有鸸鹋汉堡,一种澳洲的鸵鸟

​(袋鼠肉很好嚼,感觉比牛肉汉堡好吃

​(墨尔本白咖啡,喝着奇怪看着也有点——右边的拉花是天鹅还是四叶草啊 周末我们在市中心转了转,除了高大的现代建筑外,许多英伦风格的历史建筑也穿插其中,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步行街一旁是教堂

​(大钟楼被H&M全盘包下

​(雨后某条小吃街

城市附近也有许多游玩项目,比如山间的小火车,南部的海滩,郊区的飞机博物馆,市区的扔斧头和射箭馆。总之城市的娱乐休闲文化全都拉满,想做什么都有地方去

​(南边Morningtown的海滩,有许多联排彩色小房子

​(飞机博物馆展出了一战二战时澳大利亚飞行员的历史,还有真的战斗机可以上!

​(有没有扔过斧头?超解压

​(学长家可爱的兔子 在城市呆了一个周末后,按照先前的计划,我租了一辆小车,准备开启大洋路的行程。 因为是英联邦国家,澳洲开车也要靠左行驶。一开始我还十分担心,结果拿到车开了五分钟就适应过来了,入乡随俗能力拉满。

因为墨尔本有超多摄像头,这边的司机非常遵守交规,根本不懂什么叫超速。而城市和郊外的风景又美,开窗让雨后的和风吹在脸上,在这里开车就一个字:舒服。 话不多说,开始接下来的部份:

自驾大洋路

大洋路是澳大利亚南海岸线的一段公路,当年为了纪念一战中牺牲的人而修建,整段路程可以开两到三天。 这段路是真正可以和一号公路媲美的海岸公路——如果说一号公路是沿途有绚丽的景色和迷人的小镇,那么大洋路就是辽阔的海岸线,静谧的农庄和永远被海雾笼罩的迷蒙氛围。

​(旅程开始了! 穿过墨尔本城市,车子驶入一片低矮无垠的农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和绿油油的大片草地。纵使多云天气,依然感到天空在遥远的地方,有无限的空间。

​(后视镜里的世界——开车拍照,请勿模仿!

​(随着道路逐渐向海岸靠拢,大海和沙滩出现在眼前

​(虽然天气寒冷,还是有许多人在冲浪

​(一位拥抱大海的小朋友!

​(沿途的游客中心不仅卖纪念品,还展示修建大洋路的历史 再往西开,会穿过一片草原和农庄,有零星的农舍和吃草的羊群,宁静祥和如同到了欧洲的某个角落。

​(路的左边是沙滩和海水,右边是草地和农庄,也只在这里能见到了!

​(深入羊群偷拍它们吃饭

​(日落时分的海岸,风大浪大,突然就苍凉起来了! 当天晚上我找了家公路边的Airbnb休息,结果发现是一个大农庄!农场主从几十年前在这边开垦土地盖了房子,接着畜养了许多动物,包括十几条狗和几只猫,山羊,鸡鸭,鸵鸟和羊驼…… 我问女主人羊驼有什么经济价值,她告诉我就是为了养着玩Orz

​(这些狗在夜里可以抵御老鼠和狐狸的入侵

​(在草地转悠的时候还有只狗专程围在我身边做小保镖

​(这只鸵鸟很会哈人,只要靠近就会被喷泥巴

​(农庄附近的路旁堆了好几辆破车,很有末日的感觉 第二天再次启程,经过的风景才是精华。因为天气好了些,整个大洋路的真面貌才显露在我眼前:绵延的海岸线连接着陡峭的悬崖,路旁是低矮的草木,有着属于墨尔本风格的低饱和度色彩,看上去宁静而高雅。

​(经过一座桥,桥旁芦苇沿着河水蔓延到远处

​(大洋路景色之一:十二使徒岩。弥漫的水汽让这些石头看上去孤独又苍茫

​(大洋路景色之二:洛克峡谷。当初英国运送罪犯到此,由于风浪大经常有沉船事故发生。最著名的洛克号五十二人中只有两人生还

​(沿路的景点尽是在海岸附近矗立的岩石和岛屿

​(沿途的植物郁郁葱葱,低饱和的绿色非常柔和 整段自驾非常愉悦,路旁尽是风景。回程的落日时分,天空是富有层次的粉色和靛色,如同有人随意地让水粉晕开的样子。彼刻的天空印在脑海中,此刻我在高楼林立的纽约想起来也依然意犹未尽。

(最后和学长一家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