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工作已经一年啦,这篇计划已经一年半的文章从拿到offer后再也没什么下文(看来我乐于助人动机还是不太够hhh 这周趁着在家生病sick week实在有空,赶紧把这个存在每周计划清单上的钉子户给我划掉!(读者:划掉!)我给大家整个硬的(读者:硬的!)
一句话总结
理想的教职 = 60%的努力 + 40%的运气
目录
我的情况
我找教职申请时间线
找教职的理想时间线
一些申请材料
面试 - Screening
Job Talk!Job Talk!
附录:有用的资源
我的情况
我开始准备找工作的事情是博五开学,其实很晚了。实习结束已是九月末,还有一周时间(那周末还有闲心去玩了剧本杀。然后学期开始,九月最后一个星期,我的时间记录前两天是:Leetcode,笑
第周三和老板开会,我:我是不是该找工作了。老板:准了。我:遵旨。老板:金山(教职)银山(业界)你想选哪个?给你暗示到这里。我:银山。老板:完全不想做教授吗?如果个你做教授的几率。我:1%?老板:Well if it’s not 0 then I think you should apply. 我:好。
说实话,对于做教授我完全没有预期和概念。读PhD时大家会考虑毕业的道路,这点其实我在开始读之前就考虑好了,就是去业界做研发,因为喜欢看到自己的研究直接被用在产品上;我从博二开始每年换不同的地方实习,也是为了体验更多的工作环境为毕业做准备。
做教授的两个大点:科研和教书,我都不太够格。科研要有研究方向,教职初期要走出自己的天地;而我的方向太细化,也太过于实用主义,我对形而上的大概念,挖大坑也没什么激情。 教书更别说了,别看公号写文章一套一套,TA评价年年垫底,曾经下课有学生问问题我还怼人家为什么课上讲了没听然后现场演示Google怎么用。
但总之,在被老板鼓励下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美梦,在落叶布满大道金色九月尾巴上,我打开了第一个关于找教职的网站,开始了我的申请之路。
我找教职申请时间线
既然申请之前玩了剧本杀,那就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一下我的申请经过:
9/30/2021 - 遇事不慌,先找学长。我先和在UCSD的夏海俊学长聊了聊,大致了解了一下他当初申请的经历,晚上就开始动手搜索需要准备的材料。其中有些和申请PhD类似,比如研究综述,简历,推荐信;还有一些我不太熟悉,比如教学综述,多元化综述。
10/1/2021 - 联系组织,如果没有那就建立组织。 十月一号周六,我问了一些同级的朋友:你们谁在找教职?何亮(如今在普渡的何老师!)回了说已经在准备,我说我们组个队,一起互帮互助(意思是多多帮我),他爽快答应,并约定好当日下午在办公室碰头交换秘密信息(。何亮说计算机系今年申请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个组织,把我拉入找教职群。获得:共同整理的招聘学校和职位列表 +1
10/2/2021 - 开始写Research Statement; 10/5 Research Statement +1
10/6/2021 - 开始写Teaching Statement;10/8 Teaching Statement +1
10/9/2021 - 开始写Diversity Statement;10/10 Diversity Statement +1
10/11/2021 - Cover Letter + 1 至此基本材料赶完
10/14 看了一些关于申请教职的书,这里推荐一下《The Professor is In》, 和《Tomorrow's Professor》。这期间还看了一些找教职的博客,分享到相关链接里,都比较推荐。
10/15 - 和吴彤霜(如今在CMU的Sherry老师!)学姐互改申请材料!后又找李其声帮忙修改。
10/17 - 整理申请材料,开始注册不同学校申请网站的账户
10/18 - Cold Play 演唱会(。。。
10/19 - 第一份申请投出!投的是Aalto University,在芬兰,hh
接下来就是根据不同的学校和职位修改细节,有的学校还要求额外的材料,陆续投简历一直到12月。我一共申请了39个项目,36所学校,当初抱着中了面试就可以坐飞机到处旅游的心态投了两所欧洲(Aalto 和 EPFL),两所加拿大(Toronto, Simon Fraser),一所新加坡(NUS)和一所国内(NYU上海),不过要么没要我,要么疫情zoom面试,反正我可谓是放眼全球的海投典范。
11月开始催老板们发推荐信,并开始准备Job Talk。Job Talk我可是花了好大心思准备,先重点对一些前辈们的talk进行拉片,还记了笔记。准备Job Talk花了两周。到11月底,我开始准备screen interview(第一轮面试)的问题和答案。
十二月开始收到第一个面试通知!Virginia Tech发了邮件并想跟我聊聊。普渡也发来邮件并想跟我聊聊。于是周末和何亮一起准备interview(如同政治考试前背题目一样,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模拟提问,笑场无数。面试结束之后,和王钦同学进行历史上著名的Grand Circle Drive Trip并录制了爆款视频(可播放。
2022年一月 待在加拿大找温和等签证,第一个星期花了三天写Job Talk的讲稿,花一周修改,在一周熟练背诵和present。温和同学成为了我忠实的听众和唯一的受害者。期间收到Boston University的Screen面试并完成。
2022年二月 主要是在准备工业界的申请,期间收到University of Utah、UIUC的Screen面试并完成。
2022年三月 第一周进行NYU Shanghai 远程Job Talk,第二周开始东部之旅,第三周进行Boston University 的Job Talk,最后一周进行Purdue University的Job Talk。
四月底五月初业界和教职offer陆续来到,出乎意外三所给了Job Talk的学校都给了offer,但经过思考选择业界。五月写完Thesis。六月毕业。
找教职的理想时间线
我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地方都是要提前准备才有的说的东西,比如关于teaching,如果自己有专门讲过一门课,或者获得了什么和teaching相关的奖(best TA),都是很加分的经历。
关于connection,如果之前和不同学校的人合作,通过老板/开会认识一些faculty,找学校时可以方便了解对方学校的情况,或者面试时会因为对方熟悉你的work更占有优势(前提是自己的work很solid。
以及关于service,如果参与过一些学术会议的举办,包括学生之间的研讨会,也都可以写进diversity/service statement,或者认识更多其他学校的研究者。
不过anyway我读博时就是average参加会议没有专门认识别人,也没举办过什么活动,空闲时间都看b站了,写那些材料的时候抓耳挠腮了好一阵儿。
如果早早就想为教职做准备,比较理想的时间线是,大一大二(错了错了 博一博二跟导师聊下自己的意向,问问ta有什么connection,比如可以一起合作的人,可以参加或者志愿活动;每次会议的时候多多介绍自己(不过强行social也太尬,基本上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talk和研究人员多多聊天。提早可以看一看别人的申请材料,心里有数申请faculty时需要做些什么,知己知彼,皆大欢喜。
一些学校可能早早八九月就开始po职位,所以真想申faculty从六月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MIT 的 Stephanie Mueller 教授在 那年UIST分享了她找工作的经历,我把slides给下下来了,里面有她的timeline我觉得不错。
Anyway,找教职不是个短期活,早发现,早准备,咱得赢在起跑线上!
一些申请材料
研究综述
这是大块头,基本上这是系里决定要不要对你发screening的基础。所以一定要花最多时间在研究综述上。都第五年了,应该知道综述怎么写了,怎么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令人信服的故事,让人读完觉得不仅你的研究行,未来还有潜力。
我当时花了好久仔细研读其他人的范文,比如自己老板们的,之前申请我们系的老师们,比如学长学姐们的,还有一些大佬们免费分享的(例如UW的Amy Zhang,Umich的郭安鸿老师,UCB的Björn Hartmann。我把自己的也分享到主页了,做大家进步的阶梯!
其他材料也都是先研读别人的,然后按照自己的内容发挥。在这里想说一些对我有帮助的但不是申请的材料:
学校职位招聘列表 - 那年UW CS的学生们一起从a-z把全美R1的大学给列了起来,包括一些国际的,然后表明了今年有没有招收学生的信息,哪个系什么职位,deadline是多少,排名多少。毕竟招聘的信息在网上散的太开,有一个这样的表格很有用。
申请情况列表 - 把自己准备申请的职位汇在一个表里,要几份推荐信,有什么特殊要求,deadline什么时候;同时作为tracking 进展的文档,比如我分享给letter writer,让他们每提交一封就在对应的学校那一栏打个钩。
(这是tracking sheet 里 Boston University的一项)
面试 - Screening
在收到材料之后,学校就会开始审资料啦。对你材料感兴趣的会右滑like,邮件通知你要schedule一个面试(一般15 - 30 分钟),最早十一月可能就开始,最迟三月到的也有。
我收到第一个是弗吉尼亚理工的,十二月初,非常兴奋,本来以为都没人理我。
Screening面试基本上就是快速了解一下这人的状况,学术背景和未来展望,其实在我看来有点behavior + quick sell about research。搜集网上各处资源我整理了一些面试问题,然后草拟了一下自己的答案,那周末就不断跟何老师互相提问,对镜子提问,走路也在回答,很兴奋。
另外对面试学校的了解,比如哪个老师做和自己可能合作的工作,学校有什么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什么想去那所学校工作,都需要提前准备。
最后为了双重保险,我还把小抄贴到显示器边上,防止自己回答语塞哈哈
面试风格不同学校非常不一样,大多数是两到三个老师(其中一个系主任之类,一个和自己领域相关的老师,来跟你心贴心聊聊天,这种都比较放得开,完全看面试的人想不想活跃气氛或者严格走流程。比较让我爆炸的是有的学校 zoom打开十几个人直勾勾看着你,每个老师雷厉风行轮流问一个问题,也没followup,时间一到就再见,挥一挥手不带走任何挂念。
要知道其实一个系进行面试很累,每个老师可能这一周要面试几十个候选人,面了一天晚上可能都没啥聊天欲了,所以除非爆炸,面得好不好很难从双方的互动算出来。面之前也不知道对方是谁,跟blind dating似的,很刺激。
Job Talk!Job Talk!
我大概是二月陆续收到Job Talk的通知,关于Job Talk网上也有许多写得很好的经验,我都放在附录里。招聘一个职位,系里大概会邀请三到五个候选人来学校给Job Talk,也就是一个关于自己研究的ppt演讲,回顾一下自己做了什么,展望一下未来要做什么。如果你能杀到这一步,那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啦。
收到通知之后很兴奋,虽然NYU Shanghai 不能给一个回国的飞机票只能虚拟talk。然后那周末找朋友一起去奥特莱斯买了 一身帅气西装 ,作为一个花钱的理由。
准备Job Talk分两步,一个是自己的talk,一个是去学校的interview。去学校的参观要么一天要么两天,talk一般是早上或者午饭前,会有系里老师和学生来参加。剩余的时间,会和一位学校的代表(比如校长、教务主任)、系主任、以及系里的老师一对一聊天。有时间的话还会安排和学生互动。
准备自己talk我从十一月就开始了,然后一月进行修改熟读背诵。那时候我花了三天分别找了三个出色的Job talk拉片做笔记,然后分析他们的展示方法,哪些做得好,哪些是我可以用得上的。然后就开始做我的ppt了。我基本上是把斯坦福Michael Bernstein教授的Job Talk作为自己的模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嘛。
在学校给talk时,可以买个遥控笔无线翻页,比较方便。另外在BU给talk之前我西装裤腿发现买长了(因为买来后就没穿过,赶紧给酒店前台要来针线自己缝了一下。。。
准备一对一的面试又是一番功夫。一般面试前一天/两天左右,教秘会把行程安排发过来,上面包括了要与那些人进行面试。来面试的老师都是自愿报名的,系里会通知要来候选人的资料,感兴趣的老师就会在时间表上填自己的名字,大家一般要么好奇你的研究背景,要么会想和你一起合作。
但准备其实可以开始早点,比如提前两三天就把系里的人一个一个看一看,看看他们的研究,google scholar,给每个人一个速写,再准备一到两个可以聊天的点。我那时带了一个笔记本,每一页记下一个教授的信息,到我们聊天的时候就用那一页做笔记。我个人觉得带笔记本比敲键盘礼貌一些,做记录时也不容易那么让人觉得被打扰。
其实和教授们一对一聊天很开心,聊一聊工作和生活,很少时间能同这么多researcher一对一地沟通。小趣事:在BU还遇见了一位隐藏牛人Leonid Levin,没在预约表上直接进来跟我聊(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办公室做清洁的,结果他说他是NP完备问题的发现人,我大受震撼,俩人就天上地下随便扯了半个钟头。最后我问他,说你如果回顾自己的过去,对像我这样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会有什么建议?他狡黠地笑了一下,说那就是不要听任何人的建议。
在普渡遇到了许多来自国内的老师,大家就直接用中文聊天,贼亲切。NYU Shanghai因为是virtual zoom聊天就有点尴尬,气氛不好活跃。个人觉得一对一的聊天其实更在于人与人的接触,比如未来成为同事能不能一起工作,科研倒是次要。聊聊吃穿住行,和年轻老师聊聊人生规划啥的都挺有意思。
在聊天过程中,有些教授会提到对新老师的扶持,工作的压力,同事之间相处。或者对某个领域有没有资源,对教课的要求——这些都会成为你作为权衡不同学校的信息。
当天下午一般会有和学生的见面——我也仅仅在这个时刻仿佛感受到成为faculty的感觉——学生和你对话、互动的方式显然不把你当做和他们一样还没毕业的PhD,而是把你作为未来的老师看待了。我一般会让大家自我介绍一下,然后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家就会慢慢活跃起来了,抢着表达看法或者跟我埋怨他们食堂不行哪些地方好吃,哈哈。
晚饭会有两三个老师带你去附近一家比较高档的酒店吃饭,算是额外福利——在普渡吃了个法餐,第一次吃到了蜗牛!
School Visit 实在是我人生目前为止最为奇妙的体验之一。有机会和这么多教授没有上下关系地聊天,展示自己的工作,并且一整天安排都着围绕自己,说实话有那么一刻我确实心动,仿佛看到未来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
教职每年的开坑都不一定,并不像PhD项目一样。有时想去的学校或者部门可能不招,或者刚刚找来一个和自己类似方向的人。找到理想的教职除了靠自己实力外,也有不少运气成分。我的找教职经历就写到这里,正在阅读的你如果即将/正在申请的话,希望能够帮上一点忙。祝好运,希望你能体验我未能体验到的那1% :)
——————————————————————————————————————
附录:有用的资源
我的
Research Statement:
Teaching Statement:
Screening Interview Question & Answers:
Interview Q&A (notion.site)www.notion.so/709bbe80d99344709db28ff601ed2c78?pvs=21
(箭头有回答,可以打开)
一些public job talk
Samples (notion.site)www.notion.so/b6c5093588d14854b6a3ffac8b3941a4?pvs=21
关于Michael Bernstein (Stanford) Job Talk 的笔记 :
Michael's talk (notion.site)www.notion.so/Michael-s-talk-90cbeda7c60c4ac8baaf5af56c7be6e4?pvs=21
关于Amy Zhang (UW) Job Talk 的笔记:
Amy's talk (notion.site)www.notion.so/5ea0dbd2f7684ba897b1a96f8ce0c0f5?pvs=21
关于Stefanie Mueller (MIT) Job Talk 的笔记:
Stephanie's talk (notion.site)www.notion.so/7e1a89e2a90242dab0d0aa0a8b571c9f?pvs=21
我自己整理的做job talk presentation的tips:
Structure/tips (notion.site)www.notion.so/fa1ef45f5b204f91aa60df36a2cc1948?pvs=21
我在school visit 1:1 时会问的问题
别人的
关于找教职
Academic job hunt advice: Tips for searching for and landing a professorship (might.net)
Getting an academic job (washington.edu)
John Regehr's Job Search Page (utah.edu)
Notes from my 2020 Academic Job Search (maartensap.com)
Dr. Gang He's Research Group - 我在美国找教职的经历
xb00dx.github.io/files/guo-faculty-job-search.pdf
Stephanie的找教职分享:Applying for academic positions -UIST
关于School Visit 1:1 Interview
Interview Questions for Computer Science Faculty Jobs (csfaculty.github.io)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