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之时 When Rocket Launches
  • 开始计时
  • 三 (高中时期)
    • 青春
    • 拆手后,成功前
    • 缺失的父亲
    • 冬至
    • 所谓风度
    • 2012春节有感
    • 论爱情
    • 人性的分裂与回归
    • 门里门外
    • 雨感
    • 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 你失去什么,必将得到什么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A Simple Life
    • 走路回家
    • 对于发动罢餐的倡议书
    • 毕业后的新生演讲
  • 二 (大学时期)
    • 还有16天啊。还有1个月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呢。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呢
    • 这一年很乱
    • 我在清华,过得很好
    • 冬至
    • 我在一个角落里,光明的角落里
    • 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 交流琐记零——缘起
    •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 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 乱吐一气
    • Good Luck To You
    • 春
    • 夏
    • 秋
    • 冬
    • 当夜色降临
    • 旅美日记一
    • 旅美日记二
    • 旅美日记三
    • 旅美日记四
    • 旅美日记五
    • 旅美日记末
    • 6月10日归家记
    • 提早知道的事实
    • 再给我点时间
    • 雷阵雨
  • 一 (博士时期)
    • 碎片
    • 矛盾
    • 猛然焦虑
    • 透视耳
    • “阵雨转多云,南风三级”
    • 时间
    • 医院琐事
    • 出院琐事
    • 第二人生
    • 下坠
    • 拾珠
    • 十年。
    • 学生时代的终结
  • 零(毕业至今)
    •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长不大的人
    • 给兄弟张一鸣的婚礼致辞
    • 两本读不下去的书
    • 落叶
    • 换工记
  • 日记和其他
    • 日记:高中
    • 日记:大学
  •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 我想做的事
    • 人机交互科普集
      • 手机键盘是帮你怎么纠错的 [打字系列Vol.1]
      • 滑行输入是怎么工作的 [打字系列Vol.2]
      • 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打字系列Vol.3]
      • 十指打字一定比一指禅快吗?[打字系列Vol.4]
      • 想不到吧,emoji也可以说出来 [打字系列Vol.5]
      • 手写笔的不完全发展史[触屏系列 Vol.3]
      • 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打字系列Vol.6]
      • 手机屏幕是怎么判断你想点哪儿的?[触屏系列Vol.1]
      • 运动障碍者是怎么用触摸屏的 [触屏系列Vol.2]
      • 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无障碍系列 Vol.1]
    • 科研相关
      • 怎么产生一个好的科研想法?
      • 一些老板和我的对话
      • 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研究方法]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结果部分Results]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讨论与结论]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番外篇:Rebuttal]
    • HCI PhD 申请的一些经验
    • 如何做一个帅气(划掉)的PhD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业界篇)
    • 游记
      • 7/5旅行日志-巴黎
      • [旅行日志] 7/6 - 巴黎
      • [旅行日志] 7/7 - 圣米歇尔山
      • [旅行日志] 7/9 香波尔城堡
      • [旅行日志] 7/10-7/12 尼斯
      • [旅行日志] 7/12-7-14阿维尼翁
      • [旅行日志] 7/14-7/16 尼姆和阿尔勒
      • [旅行日志] 7/16-7/20 阿斯佩谷
      • [旅行日志]7/22 - 7/24 弗莱堡
      • [旅行日志] 7/25 - 7/30 瑞士
      • [旅行日志] 7/31-8/3 伊斯坦布尔
      • [旅行日志] 8/4-8/6 卡帕多奇亚
      • [旅行日志] 8/7-8/10 费特希耶和棉花堡
      • [旅行日志] 8/10 - 8/13 雅典
      • [旅行日志] 8/13 - 8/17 圣托里尼
      • [旅行日志] 8/18 - 8/20 威尼斯
      • [旅行日志] 8/20 - 8/23 佛罗伦萨
      • [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
      •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 [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 [旅行日志] 9/3-9/5 菲斯
      • [旅行日志] 9/5-9/6 卡萨布兰卡
      • [旅行日志] 9/6 - 9/9 开罗
      • [旅行日志] 9/9 - 9/12 卢克索
      • [旅行日志] 9/12 - 9/14 番外篇:各大机场
      • [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
      •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 到陌生的小岛去
    • 周末推荐
  • 发射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这有帮助吗?

  1.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2. 游记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上一页[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下一页[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最后更新于8个月前

这有帮助吗?

摩洛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沙漠,有海滩,有彻夜不眠的热闹集市,有荒凉无际的戈壁荒山。头戴面纱的阿拉伯妇女拉着儿童行色匆匆,手拍皮鼓的柏柏尔人喊唱着欢快的旋律,每个城市都给我留下数不清的回忆。

来摩洛哥主要有三个原因:中国护照免签,在非洲,能去撒哈拉。而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摩洛哥也在阿拉伯国家里拥有相对开放的环境。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不是盖的:我在Couchsurfing上公布了摩洛哥的行程后,隔三差五有人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有些人英语蹩脚而且是新账户,难免让我怀疑他们的动机。不过根据我在摩洛哥两个城市待过的家庭而言,当地人是真心想和旅行者们交朋友。

摩洛哥给我的好感从飞机上就开始,我和邻座的小朋友用谷歌翻译愉快交流了两个小时;从我教他打扑克开始,他就一直找我问问题,问我玩不玩GTA,还给我看他在手机上用CJ(GTA:SA的男主)开枪打警察…… 我问他喜不喜欢摩洛哥,他用力点点头,跟我说,”Marakesh? Yes“ (再点一下) , “Rabat? Yes!”(再点一下),”Casablanca? Yes!“ (狂点三下)。问我中国菜什么好吃我说我会做好吃的红烧排骨,他突然安静下来跟我说他们不吃猪肉因为主说猪很脏…… 狂汗之后我暂时把猪肉在我字典里抹掉。

下飞机后安检看到中国护照很快就给过了,然后就是赶大巴去东边的梅尔祖卡,因为当地一位小哥邀请我去他家借住,并且可以带我去撒哈拉沙漠过一晚。在大巴上还遇见了来自比利时的背包客Adrien,趁着大学放假从布鲁塞尔一路途搭到巴塞罗那,路上睡帐篷和青年旅社,喜欢讲冷笑话,长得有点像金城武,以后还想环游世界。我俩一起吃了顿晚饭,里面的北非蛋非常好吃。

​(大巴外的城市,对从小在类似街景里长大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 (丰盛的晚餐,不到八欧,北非蛋吃起来有点像番茄鸡蛋的味道

​(和Adrien的合照,照完他有点不服气,说因为一直没剪头发刮胡子看起来比我老很多

​(夜间的城市广场

第二天继续坐大巴去沙漠城市,在晚上终于到达……到达梅尔祖卡路途颠簸不断,路上的风景渐渐从红土和草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沙丘,偶尔能看到村庄和两个足球门组成的球场。

​

​(风景渐变 晚上下车后村庄依然是热风袭人,拖着背包在沙地里跟着地图走了十分钟,进到一户人家,全家人都在院子凉席上躺着,看向我……我尴尬地问,”Hossan在这里吗?“ 有人点点头,然后Houssan进来,把我领到了另一座屋子。他说那个院子住他的家人,我住在客房。

​(客房的墙上有一面表示柏柏尔人的旗子,上面是柏柏语的字母,代表自由

​(墙上还有许多曾经游客留下的各种印记

​(我的房间,即使夜晚也闷热得像蒸桑拿 Houssan说自己家以前过着牧民生活,在沙漠里到处游走,靠放养骆驼和羊为生。几十年前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国境管控变严,人们没法自由地在沙漠里穿行,就在这个沙漠附近的小镇定居下来。小镇上有五百左右人口,大多是之前从事游牧事业的人,现在大都做和旅游业相关的工作,比如餐厅,小商铺,旅游代理。Houssan是代理,接待游客去沙漠,安排项目,环游摩洛哥不同城市。这两年疫情减少了许多客流量,很多人都到隔壁城市打工去,种地,盖房,或者运货。 很难想象在这种炎热气候下人们如何工作和生活。时间到了,Houssan的父亲从凉席上站起来,朝某个方向跪拜,应该是伊斯兰教的仪式。我喝着他们的热茶(Houssan告诉我说是中国的绿茶加上方糖,看着小孩子在夜间的院子来回奔跑,想到以前夏天一家人铺凉席在地上开着电扇睡觉的场景。 这次旅行非常奇怪的地方在于,许多陌生国度的场景总会勾起深藏在脑子里的小时候的记忆。(当然,当记忆涌现时也知道来对了地方

​(晚上房间太热,直接睡在屋顶

​(屋顶可以看到许多星星闪来闪去 第二天就要出发去撒哈拉,Houssan告诉我晚上等日落出发,还可以穿上他们的传统服装抵御阳光和风沙。我兴高采烈地穿上,顺带学了一下包头巾的方法,不比当初学系红领巾简单多少。

​(沙漠人变身前 vs 变身后

​(白天的村庄安静,炎热,想睡又热得睡不着

​(人们会到村外的花园工作,耕种一些植物

​(找到一栋外墙画有中文的建筑,问一问旁边休息的大爷,告诉我说是志愿者们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这里住几个月,同当地人一起干活,有时带小孩子们上上课 下午快日落的时候,Houssan叫上我,说 ”今天没别人,就带你一个去沙漠!一会儿穆罕默德先带你看日落,然后我们到帐篷里过夜“。我们坐上沙漠越野车,开到城外,成群的骆驼在休息。穆罕默德穿着一身蓝色长袍,正牵着一头骆驼向我走来。近了,他让骆驼停住,口中说了两声命令,按了一下骆驼长长的脖子。骆驼随即发出一声惨叫(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叫但听起来很惨,吐了口口水先弯下前腿,接着弯下后腿,趴在地上等我上座。

​(骆驼太温顺了!而且坐着比马舒服多了,就算在沙地里陷下去也能维持住平衡 穆罕默德又喊了两声命令,伴随着又一声惨叫,骆驼便后腿前腿依次站起来,慢悠悠地踏步向前。穆罕默德说自己一共有六头骆驼,每头寿命大概二十年,这只今年九岁,算是年轻的一头。我趁机摸了摸驼峰,并不是很鼓,应该很久没有吃太饱了。​

​(穆罕默德把线系在骆驼牙齿上,在前面领着骆驼走 大概走了一个小时,我们已经到沙漠深处了。放眼望去是各种沙丘,落日时分显得非常苍美和壮阔。但天空并没有像电影特别清晰,风把细小的砂砾吹起来,浑浊的天空稀释了夕阳的光芒,变得一片灰黄。

​(大漠夕阳 走到一个巨大沙丘前,穆罕默德让我过去看落日。我从骆驼上下来,刚踏上沙丘就被流沙滑下来……爬丘的过程十分艰辛,每向上走一步脚都会向下深陷半步,走到最后我直接俯下身子用手爬来防止滑下去。

​(就是这座沙丘

​(花了半个小时爬上来,看着爪印还是很有成就感!

​(更多沙漠的美照落日之后我们回到帐篷营地,Houssan已经在里面等待了。他们先是上来了热茶和威化饼干,然后端上热气腾腾的晚饭——摩洛哥特有的Tagine 用砂锅炖条状的蔬菜和鸡肉,味道像国内的炖菜。

​(丰盛的晚餐,我都没吃完

​(晚饭之后两人还敲起骆驼皮做的手鼓唱歌 夜晚沙漠的帐篷里依然闷热。索性我又睡在了外面,但是后半夜疯狂打脸的大风直接把我劝退到帐篷里。

​(沙漠夜空的星星是最亮的

​(睡醒之后直接吹感冒了,纪念一下这个帐篷营地

第二天早晨Houssan把我叫起来看日出,结果依然是多云的浑浊天空所以只看到颜色慢慢变亮。在沙漠住了一夜全身都没了力气,一心只想着赶紧出去。在书里在画面里看到苍茫的沙漠心生出寂寥和宇宙无垠的文艺感在沙漠里完全没时间感受,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环境的恶劣。然而遥远的彼岸只能看到美好的一面,在小红书或者Instagram看到的沙漠并不是真正的沙漠。柏柏尔人在这片土地生老病死,而我很感激Houssan和穆罕默德向我掀开这种生活的一角,让我知道人是多么顽强,异域的文化是多么迷人,而我曾经的世界和他们的是多么不同,又是多么狭隘。

我和Houssan互留了联系方式,到达村庄之后,和他的家人一同吃了早点。Houssan的哥哥从小商店里打包了酸奶和面包让我在路上吃。村庄的白天还是那么燥热难耐,街上只能看见打扫卫生的女人和嬉戏的孩子,等车时路边的大爷对我说,“别回去了,留下吧!”大爷顺便教了我几句阿拉伯语,阿拉伯语里的“你好”,是”愿平静与你同在“(سلام عليكم)。媒体里渲染出的伊斯兰国家,充满了恐怖分子,拿着步枪的青年,和侮辱女性的文化。但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紧张的心慢慢放开,被朴实的人和神奇的土地吸引。

下一站是马拉喀什,坐上大巴,我知道那里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等着我。

​(沙漠中的Houssan和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