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之时 When Rocket Launches
  • 开始计时
  • 三 (高中时期)
    • 青春
    • 拆手后,成功前
    • 缺失的父亲
    • 冬至
    • 所谓风度
    • 2012春节有感
    • 论爱情
    • 人性的分裂与回归
    • 门里门外
    • 雨感
    • 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 你失去什么,必将得到什么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A Simple Life
    • 走路回家
    • 对于发动罢餐的倡议书
    • 毕业后的新生演讲
  • 二 (大学时期)
    • 还有16天啊。还有1个月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呢。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呢
    • 这一年很乱
    • 我在清华,过得很好
    • 冬至
    • 我在一个角落里,光明的角落里
    • 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 交流琐记零——缘起
    •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 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 乱吐一气
    • Good Luck To You
    • 春
    • 夏
    • 秋
    • 冬
    • 当夜色降临
    • 旅美日记一
    • 旅美日记二
    • 旅美日记三
    • 旅美日记四
    • 旅美日记五
    • 旅美日记末
    • 6月10日归家记
    • 提早知道的事实
    • 再给我点时间
    • 雷阵雨
  • 一 (博士时期)
    • 碎片
    • 矛盾
    • 猛然焦虑
    • 透视耳
    • “阵雨转多云,南风三级”
    • 时间
    • 医院琐事
    • 出院琐事
    • 第二人生
    • 下坠
    • 拾珠
    • 十年。
    • 学生时代的终结
  • 零(毕业至今)
    •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长不大的人
    • 给兄弟张一鸣的婚礼致辞
    • 两本读不下去的书
    • 落叶
    • 换工记
  • 日记和其他
    • 日记:高中
    • 日记:大学
  •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 我想做的事
    • 人机交互科普集
      • 手机键盘是帮你怎么纠错的 [打字系列Vol.1]
      • 滑行输入是怎么工作的 [打字系列Vol.2]
      • 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打字系列Vol.3]
      • 十指打字一定比一指禅快吗?[打字系列Vol.4]
      • 想不到吧,emoji也可以说出来 [打字系列Vol.5]
      • 手写笔的不完全发展史[触屏系列 Vol.3]
      • 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打字系列Vol.6]
      • 手机屏幕是怎么判断你想点哪儿的?[触屏系列Vol.1]
      • 运动障碍者是怎么用触摸屏的 [触屏系列Vol.2]
      • 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无障碍系列 Vol.1]
    • 科研相关
      • 怎么产生一个好的科研想法?
      • 一些老板和我的对话
      • 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研究方法]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结果部分Results]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讨论与结论]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番外篇:Rebuttal]
    • HCI PhD 申请的一些经验
    • 如何做一个帅气(划掉)的PhD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业界篇)
    • 游记
      • 7/5旅行日志-巴黎
      • [旅行日志] 7/6 - 巴黎
      • [旅行日志] 7/7 - 圣米歇尔山
      • [旅行日志] 7/9 香波尔城堡
      • [旅行日志] 7/10-7/12 尼斯
      • [旅行日志] 7/12-7-14阿维尼翁
      • [旅行日志] 7/14-7/16 尼姆和阿尔勒
      • [旅行日志] 7/16-7/20 阿斯佩谷
      • [旅行日志]7/22 - 7/24 弗莱堡
      • [旅行日志] 7/25 - 7/30 瑞士
      • [旅行日志] 7/31-8/3 伊斯坦布尔
      • [旅行日志] 8/4-8/6 卡帕多奇亚
      • [旅行日志] 8/7-8/10 费特希耶和棉花堡
      • [旅行日志] 8/10 - 8/13 雅典
      • [旅行日志] 8/13 - 8/17 圣托里尼
      • [旅行日志] 8/18 - 8/20 威尼斯
      • [旅行日志] 8/20 - 8/23 佛罗伦萨
      • [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
      •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 [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 [旅行日志] 9/3-9/5 菲斯
      • [旅行日志] 9/5-9/6 卡萨布兰卡
      • [旅行日志] 9/6 - 9/9 开罗
      • [旅行日志] 9/9 - 9/12 卢克索
      • [旅行日志] 9/12 - 9/14 番外篇:各大机场
      • [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
      •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 到陌生的小岛去
    • 周末推荐
  • 发射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这有帮助吗?

  1. 二 (大学时期)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时间:2014年10月14日

第一次谈话人选我找到了张广艳老师。虽然以前不太了解他,但是小学期选了他的课,觉得老师比较友善(呵呵),应该会接受这次谈话。

时间在今天下午。张广艳老师果然健谈,我刚坐定,还没提出问题,他自己便侃侃而谈起来:“不会是不满意成绩,来调分的吧。哈哈,开个玩笑。我对你还是有些印象的,你上课问的问题还挺好的。这么说吧,前些年我上这个小学期之后,也有同学找到我说想要跟我干活,但是那个同学真的是什么都不会,但很有诚意,想找我学习。说实话,其实很多教授都不是很热心的来培养同学的,因为太费精力。我带着那个学生,给他书看,有的任务也分给他,他也很努力,一年之后,真的有了大的进步。但有了起色之后,他就想去别的地方做,直接走了。我也不是说什么,只是说一个老师带学生其实不容易。”

我尴尬地笑笑,心想好像偏题了……“老师我今天老找您不是想跟您干活的。就是想请教您些问题。”老师正了正坐姿,说,“哦,那你说。”

我先讲了自己之前与学长交流的经历,认为自己对各方面了解还不够,因此想找不同的人谈谈。我说,“我和不同的学长交流,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冲突的。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了解较多,但其他方面不是很深。我想多多沟通,来让自己能尽量全面的了解,为未来打下基础。“

老师很赞成我的想法。和我沟通之后,他向我说了几点:

“一是可以参加感兴趣的实验室。有的人比如我,做什么爱什么,那么就可以看哪里有活就去干;有的人是爱什么干什么,那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找机会。

“二是除了多学习不同方面的东西之外,还要专精一些。不仅要广度,而且要深度。有的人学的很杂,都知道浅浅一点,做不了大事。了解之后有了方向,就专心地做出点成绩来,一旦投入了,你也就有兴趣了。做到最后,你就是专业。想读研深造,也需要确定好方向。

“三是不要耽误了学习。其他方面好,学习成绩不合格,还是不行。

“成功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目标,加上可行的计划。然后你就照着去做吧。”

之后,我问老师关于出国与读研的问题。“您对出国怎么看?”

“我觉得不管读研还是出国,都一样。重要的是学校,而不是在哪个国家。当然,美国那几个学校确实比我们这好,如果你有了斯坦福、CMU、MIT的邀请当然去那里。但如果是成绩平平,或者没我们好的学校,就为了出国而出,没什么必要。为什么美国那几个学校好?它们有很多优秀的资源,比如很多大公司和校方有合作,你去那里学习能学到最先进的东西。国内情况就不大好,清华还行,有中兴、华为来找我们。你想想,一样都是人,外国人也并不比我们聪明。我们系也是很厉害的,科研领域谁不是接触最前沿的东西?

“所以去哪里不是关键,重要是选对学校,选好专业,看好导师。”

听完这话,我并不那么纠结了。自己之前想好的方向并没有错,但需要搞清楚自己想研究的方面。这需要以后多参与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老师说的第一点,多去实验室找找机会。总的来说,得先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万一都不太有兴趣,那干脆就不留学,直接创业或者工作也未尝不可。

最后,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您觉得大学应该做些什么?或者说,大学这个阶段对未来应该做些什么样的铺垫?“

老师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说你问的太好了(- -~)。在我看来,大学生活积累了三点:

“一、知识。这不用说,学习知识,为未来打基础。(个人理解:应该不止课堂知识,或者,很大部分是课堂以外的知识)

“二、智慧。这个可能有点难理解,这跟知识还不同。这种东西更抽象一些,像是一种思考或者生活的能力。我举个例子吧,我有两个孩子,都还小,我做过一个实验,问他们你们知道爸爸的舅舅叫什么吗?一个孩子说,我不知道。另一个孩子想了想,说,我爸爸叫他舅舅,那我叫爸爸的爸爸姥爷,是不是叫他的舅舅什么什么。这一点就能反映出两个孩子的不同。智慧是你成长过程中慢慢悟出来的,这是一种培养出来的习惯。(个人理解:老师说的智慧,可能包括为人处世、思考方式的各种优秀的习惯与方法。)

“最后一个,人脉。人脉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财富,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交往的朋友,积累这些人脉,就是为未来打基础。你怎么知道你身边这些同学将来会成什么样子呢?所以我就信奉一点,善待他人,多和同学友好相处,交往一些朋友,将来说不定就会影响自己。比如说你这次找我聊,我对你有了好的印象,指不定哪天就找你干活对吧?”

时间过的很快。我以最后大学的问题首尾,得到了老师精华的回答,这次谈话也是有所收获。我没有把谈话原文一字不落记录下来,中间可能经过了个人的整理——但整个思路以及重点,都如实按照老师所说写下。

这次谈话,我得到一些感悟:

  • 自己要积极主动地接触更多的人、事、领域,包括结交朋友、联系老师、进入实验室,一切都没有阻碍,只是想到与否,做到与否的问题。

  • 接触新的知识很好,钻研一种知识、爱上一个领域更加重要。

  • 什么东西只要钻进去,就会得到乐趣,到一种纯粹的境界。多钻研,别浮躁。

另外,这次谈话我应该询问一些老师专业领域方面的问题,疏漏了,以后记住。

上一页交流琐记零——缘起下一页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最后更新于6年前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