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之时 When Rocket Launches
  • 开始计时
  • 三 (高中时期)
    • 青春
    • 拆手后,成功前
    • 缺失的父亲
    • 冬至
    • 所谓风度
    • 2012春节有感
    • 论爱情
    • 人性的分裂与回归
    • 门里门外
    • 雨感
    • 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 你失去什么,必将得到什么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A Simple Life
    • 走路回家
    • 对于发动罢餐的倡议书
    • 毕业后的新生演讲
  • 二 (大学时期)
    • 还有16天啊。还有1个月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呢。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呢
    • 这一年很乱
    • 我在清华,过得很好
    • 冬至
    • 我在一个角落里,光明的角落里
    • 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 交流琐记零——缘起
    •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 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 乱吐一气
    • Good Luck To You
    • 春
    • 夏
    • 秋
    • 冬
    • 当夜色降临
    • 旅美日记一
    • 旅美日记二
    • 旅美日记三
    • 旅美日记四
    • 旅美日记五
    • 旅美日记末
    • 6月10日归家记
    • 提早知道的事实
    • 再给我点时间
    • 雷阵雨
  • 一 (博士时期)
    • 碎片
    • 矛盾
    • 猛然焦虑
    • 透视耳
    • “阵雨转多云,南风三级”
    • 时间
    • 医院琐事
    • 出院琐事
    • 第二人生
    • 下坠
    • 拾珠
    • 十年。
    • 学生时代的终结
  • 零(毕业至今)
    •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长不大的人
    • 给兄弟张一鸣的婚礼致辞
    • 两本读不下去的书
    • 落叶
    • 换工记
  • 日记和其他
    • 日记:高中
    • 日记:大学
  •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 我想做的事
    • 人机交互科普集
      • 手机键盘是帮你怎么纠错的 [打字系列Vol.1]
      • 滑行输入是怎么工作的 [打字系列Vol.2]
      • 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打字系列Vol.3]
      • 十指打字一定比一指禅快吗?[打字系列Vol.4]
      • 想不到吧,emoji也可以说出来 [打字系列Vol.5]
      • 手写笔的不完全发展史[触屏系列 Vol.3]
      • 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打字系列Vol.6]
      • 手机屏幕是怎么判断你想点哪儿的?[触屏系列Vol.1]
      • 运动障碍者是怎么用触摸屏的 [触屏系列Vol.2]
      • 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无障碍系列 Vol.1]
    • 科研相关
      • 怎么产生一个好的科研想法?
      • 一些老板和我的对话
      • 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研究方法]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结果部分Results]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讨论与结论]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番外篇:Rebuttal]
    • HCI PhD 申请的一些经验
    • 如何做一个帅气(划掉)的PhD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业界篇)
    • 游记
      • 7/5旅行日志-巴黎
      • [旅行日志] 7/6 - 巴黎
      • [旅行日志] 7/7 - 圣米歇尔山
      • [旅行日志] 7/9 香波尔城堡
      • [旅行日志] 7/10-7/12 尼斯
      • [旅行日志] 7/12-7-14阿维尼翁
      • [旅行日志] 7/14-7/16 尼姆和阿尔勒
      • [旅行日志] 7/16-7/20 阿斯佩谷
      • [旅行日志]7/22 - 7/24 弗莱堡
      • [旅行日志] 7/25 - 7/30 瑞士
      • [旅行日志] 7/31-8/3 伊斯坦布尔
      • [旅行日志] 8/4-8/6 卡帕多奇亚
      • [旅行日志] 8/7-8/10 费特希耶和棉花堡
      • [旅行日志] 8/10 - 8/13 雅典
      • [旅行日志] 8/13 - 8/17 圣托里尼
      • [旅行日志] 8/18 - 8/20 威尼斯
      • [旅行日志] 8/20 - 8/23 佛罗伦萨
      • [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
      •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 [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 [旅行日志] 9/3-9/5 菲斯
      • [旅行日志] 9/5-9/6 卡萨布兰卡
      • [旅行日志] 9/6 - 9/9 开罗
      • [旅行日志] 9/9 - 9/12 卢克索
      • [旅行日志] 9/12 - 9/14 番外篇:各大机场
      • [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
      •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 到陌生的小岛去
    • 周末推荐
  • 发射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这有帮助吗?

  1. 三 (高中时期)

缺失的父亲

今天又是父亲节了。6月19日,也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天。上午考的是语文,我便毫不犹豫地再作文中加了父亲去世的例子来证明我的论点。这个材料,我已经用了不下四遍。

也许父亲对我的意义只是一个论据而已?如果不是,那他又是什么?

我是不缺少父爱的,因为我又有了一个爸爸。他人很好,朴实,正直,不善言语。但我在他身上找不到父亲的意义。他爱喝酒,每天回家很晚,对我很纵容,十分鲜见他会与我谈话,不要说思想、政治这些问题,就连生活琐事都很少提及。于是我便缺少了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渠道去感知这个世界。但我想这不是他的错,也许我们之间总有一种隔阂,它不可逾越。

于是我便产生了严重的医学上称的“恋母情结”。这对我的行为举止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是爱情观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我很少反思自己,因为没有什么诱导我去反思。我竟还天真地以为这是正常人的表现,我没有父亲影响依然能很好走下去。

没有人告诉我我不正常,是我自己发现了我的不正常。

我吝啬,目光短浅,没有礼节,爱贪小便宜,自由散漫,没有人格魅力,太感性,爱幻想,注重繁琐的细节,过于敏感,有轻微的强迫症现象。

我开始崩溃,迷惘,逃避,屈服。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但一个人没有父亲,还有朋友,还有老师,还有许多人。他们教会你怎么做,他们会弥补你所缺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还有自己。

这个世界是微妙的。有那么多不可名状的机缘巧合,它们会让你变得完全不是从前的自己。

对,就是高中。我认识了两个对我一生也许都影响颇深的人——一个是朋友,一个是老师。是刘豫群(暂且就叫他L君),另一个是陈祥Q老师(消音,他自己要求的)。

对自己重要的人往往是能对你精神与心灵上产生影响的人。这种东西说不来,也许一点轻微的影响,就足以让你的人生轨迹换了方向。

L君教会了我思想。我想他让我在短时间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变得突飞猛进。每次与他谈话,我都会感到思想得到了升华。他是为我打开世界大门的那个人。他让我读书,读韩寒,读王小波,读郎咸平。他让我看《老友记》,看《阿甘正传》,看《美国派》,他让我听摇滚,听更有韵味与内涵的音乐,他让我学到了许多男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与特点。我开始对社会思考,对人生思考。我的境界在提升,自然而然地会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与观念。仿佛我变的大方了,心胸宽阔了,更加成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至于陈老师,我对他更多的是敬佩与崇拜。以前影响我最深的往往是女性教师,她们对我帮助也很大,她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可她们毕竟没有男人的思维与理性。我需要的是一个拥有类似父亲职能的人来使我发掘我的理性与哲思。最近只与陈老师谈过一次话,但我能从中不断感受到他思想的强大磁场与境界的非同一般。这正是我所缺乏的,正是我了解一切事物所应具备的能力。也许陈老师在年轻一些,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我从小便失去了父亲,梁朝伟也是,爱因斯坦也是,孟子也是。我不能用这样的理由来搪塞我的不足。今天有许多广告再赞颂父亲的伟大,我并没有许多感触,或者说,在父子亲情这方面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父亲之于我,是一个更为抽象的名词,他像是一阵瑟瑟的风或一把剑一壶烧酒,让我清醒,让我成熟。

我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改变。

今天是父亲节,我要向天鞠躬,向父亲的坟墓鞠躬,向人们鞠躬,向我现在的父亲鞠躬,向我的母亲、朋友们老师们对手们亲人们鞠躬。你们或许都应是我的父亲,你们教会了我太多。

上一页拆手后,成功前下一页冬至

最后更新于6年前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