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之时 When Rocket Launches
  • 开始计时
  • 三 (高中时期)
    • 青春
    • 拆手后,成功前
    • 缺失的父亲
    • 冬至
    • 所谓风度
    • 2012春节有感
    • 论爱情
    • 人性的分裂与回归
    • 门里门外
    • 雨感
    • 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 你失去什么,必将得到什么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A Simple Life
    • 走路回家
    • 对于发动罢餐的倡议书
    • 毕业后的新生演讲
  • 二 (大学时期)
    • 还有16天啊。还有1个月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呢。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呢
    • 这一年很乱
    • 我在清华,过得很好
    • 冬至
    • 我在一个角落里,光明的角落里
    • 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 交流琐记零——缘起
    • 交流琐记一——张广艳老师
    • 交流琐记二——邓俊辉老师
    • 乱吐一气
    • Good Luck To You
    • 春
    • 夏
    • 秋
    • 冬
    • 当夜色降临
    • 旅美日记一
    • 旅美日记二
    • 旅美日记三
    • 旅美日记四
    • 旅美日记五
    • 旅美日记末
    • 6月10日归家记
    • 提早知道的事实
    • 再给我点时间
    • 雷阵雨
  • 一 (博士时期)
    • 碎片
    • 矛盾
    • 猛然焦虑
    • 透视耳
    • “阵雨转多云,南风三级”
    • 时间
    • 医院琐事
    • 出院琐事
    • 第二人生
    • 下坠
    • 拾珠
    • 十年。
    • 学生时代的终结
  • 零(毕业至今)
    •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长不大的人
    • 给兄弟张一鸣的婚礼致辞
    • 两本读不下去的书
    • 落叶
    • 换工记
  • 日记和其他
    • 日记:高中
    • 日记:大学
  •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 我想做的事
    • 人机交互科普集
      • 手机键盘是帮你怎么纠错的 [打字系列Vol.1]
      • 滑行输入是怎么工作的 [打字系列Vol.2]
      • 盲人是怎么用手机打字的 [打字系列Vol.3]
      • 十指打字一定比一指禅快吗?[打字系列Vol.4]
      • 想不到吧,emoji也可以说出来 [打字系列Vol.5]
      • 手写笔的不完全发展史[触屏系列 Vol.3]
      • 汉字输入法的不完全发展史 [打字系列Vol.6]
      • 手机屏幕是怎么判断你想点哪儿的?[触屏系列Vol.1]
      • 运动障碍者是怎么用触摸屏的 [触屏系列Vol.2]
      • 验证码是如何把盲人拒之门外的 [无障碍系列 Vol.1]
    • 科研相关
      • 怎么产生一个好的科研想法?
      • 一些老板和我的对话
      • 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相关工作Related Work]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研究方法]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结果部分Results]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讨论与结论]
      •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番外篇:Rebuttal]
    • HCI PhD 申请的一些经验
    • 如何做一个帅气(划掉)的PhD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职篇)
    • HCI PhD 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业界篇)
    • 游记
      • 7/5旅行日志-巴黎
      • [旅行日志] 7/6 - 巴黎
      • [旅行日志] 7/7 - 圣米歇尔山
      • [旅行日志] 7/9 香波尔城堡
      • [旅行日志] 7/10-7/12 尼斯
      • [旅行日志] 7/12-7-14阿维尼翁
      • [旅行日志] 7/14-7/16 尼姆和阿尔勒
      • [旅行日志] 7/16-7/20 阿斯佩谷
      • [旅行日志]7/22 - 7/24 弗莱堡
      • [旅行日志] 7/25 - 7/30 瑞士
      • [旅行日志] 7/31-8/3 伊斯坦布尔
      • [旅行日志] 8/4-8/6 卡帕多奇亚
      • [旅行日志] 8/7-8/10 费特希耶和棉花堡
      • [旅行日志] 8/10 - 8/13 雅典
      • [旅行日志] 8/13 - 8/17 圣托里尼
      • [旅行日志] 8/18 - 8/20 威尼斯
      • [旅行日志] 8/20 - 8/23 佛罗伦萨
      • [旅行日志] 8/24 - 8/30 罗马和那不勒斯
      • [旅行日志] 8/31 - 9/1 梅尔祖卡
      • [旅行日记] 9/2 - 9/3 马拉喀什
      • [旅行日志] 9/3-9/5 菲斯
      • [旅行日志] 9/5-9/6 卡萨布兰卡
      • [旅行日志] 9/6 - 9/9 开罗
      • [旅行日志] 9/9 - 9/12 卢克索
      • [旅行日志] 9/12 - 9/14 番外篇:各大机场
      • [旅行日志] 9/14-9/16 悉尼
      • [旅行日志] 9/17 - 9/23 墨尔本
      • 到陌生的小岛去
    • 周末推荐
  • 发射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这有帮助吗?

  1. 微信公号归档(待补充)
  2. 科研相关

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摘要Abstract]

铛铛铛,论文小课堂开课了!写科普太辛苦了,这周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从博一到现在,发表的没发表的加在一起,我已经写了十二篇论文,掉了不少头发…… 从开始写一句话要绞尽脑汁三天到现在信口开河(错了信手拈来,也摸到了不少写作的章法——我看少侠骨骼精奇,不如把这些都传授给你!

# 一句话总结

论文摘要是最重要,也是最好写的部分;好的摘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目录

  • 为什么要有摘要

  • 摘要=问题+方案+过程+结果

  • 什么时候写摘要

为什么要有摘要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平常我们写文章哪有先把中心思想放开头的?但是论文不一样,因为论文的内容比一般文章要难那么一点, 所以需要有一个摘要(Abstract)来让大家对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一般来讲,摘要是决定别人要不要读你论文的唯一因素(奇葩标题除外。

所以我们写摘要,就要真实地把这篇工作的主要内容写出来,让有需要的人看完会继续读下去,不需要的人看完会走开——而不是写得天花乱坠,大家都了都想把论文读完,读完之后又来骂娘。所以写摘要的第一点就是朴实无华:摆事实,放数据,不需要的单词和模棱两可的句子统统拿开。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明了一个新的键盘,你在摘要里写,“这个键盘比以前的某键盘更快,更准”——不好!形容词统统拿掉,直接放结果,比如”速度提高39%,错误率下降27%"。又或者,开发了一款情侣软件,发现用的人基本都没有分手,你写“这个软件可能成为未来约会的新形势”——不好!这种没什么干货的话不要放在摘要里,会不会成为新形势读完自有判断(狗头。

另一点尽量做到的,是让摘要简明易懂,能不用术语的就不用。否则,最后读你论文的可能只有一小撮人,稍微外行一点可能就被那几个名词唬住了。

摘要=问题+方案+过程+结果

一篇典型的摘要都有这么几句:1)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一个问题A 2)目前对A的解决方法在某些点上还不是很好 3)为了解决这些点,我们做了什么 4)我们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或者调查发现)

这种结构基本上可以把一篇论文的脉络捋顺:1)和2)提供了研究的背景和动机;3)介绍了论文的具体工作;4)介绍论文的发现和结果。特别地,1)和2)不需要特别长,各一句话就好;扩展版可以放到Introduction说。许多文章一上来就说“In this paper we did xxx", 没有背景介绍其实有些突兀。

对于3)论文工作的写法, 尽可能分清主次,避免写成流水账(我们先做了实验A,又做了B,最后开发的项目C)。想想最核心的地方是什么?如果是介绍一个新的交互方式,那就讲这个交互是怎么进行的;如果是做了一系列的访谈和调查,那就把主要的访谈与其目的写下来。

对于结果部分,和3)一样,把最主要的结果放上去,其他的放到正文就好了!写结果的时候,只要摆事实和数据就不会有错。

这样写下来,一篇合格的摘要就完成了!

什么时候写摘要

越早越好!甚至是在你没有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可以写个大概了。“没开始做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啥,怎么写啊?” 你问的跟我当初问老板问题一模一样!我老板的回答是:“写摘要会帮助你思考,写着写着你就会有一些想法了。”

所以第一版摘要其实可以在3)4)部分完全说空话,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你想清楚1)和2):我这个项目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它是不是一个好的项目?一般想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脑子里都有大致的思路,所以把思路写在3),一个草稿就完成了。提前写摘要的另一个好处是,我在找合作者的时候,直接把写好的摘要发过去,对方一般就知道我想做什么了。

当然,第一版摘要也就是帮自己理清一下思路,在项目开始之后,3)和4)的内容自然会有大变动;但1)和2)的内容基本固定。

给大家看本人以前项目的两个草稿真迹:都是在有了想法后,我就把摘要和引言大致写了,结果部分用黄色高亮一下表示还没定:图一是一个因为种种原因没真正做的项目,图二是发表的一篇工作。虽然终版有很多改进,但是提前写一下会让自己对整个项目的构思更明晰,也能增加一点自信(虽然我啥都没做但是写了paper 哈哈)

上一页我是怎么做文献调研的下一页DrustZ的论文小课堂 [引言Introduction]

最后更新于1年前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