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家宝学长谈后感受

今天晚上主动找很厉害的学长郭家宝深谈了一次。学长说的大致几点。

  • 不管GPA。全是浮云。

  • 想做什么就放开去做,别放弃不下其他无谓的东西。

  • 小学期真不应该开。暑假就是去玩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 多开阔视野,多出去走走,不要待在一个地方。

  • 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有的人早就学完了大学四年的东西,有的人工作后很快也会学会。

  • 作业、课业,如果是为了应付老师,没什么必要去做。而如果为了增长知识,要有意识地规划好,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 神一样的人,只是他们比你多做了几年,早开始了一些时候。拿自己弱点跟别人强项比没有意义。

  • 有些人天生适合做一些事,天生不适合做另一些。找准你擅长的,避免你的弱项,这才是最正确的。

  • 尽可能多地接触、交往、经历不同的事,哪怕浅尝辄止。这样你就会知道你最爱什么。

  • 我考到国奖,最多也刷了不到200道题。有些神牛刷了很多OJ,但我看来,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运气。其次是机会,机会多,几率就 大。然后是天赋。第四才是努力。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个人见解:第一为热爱;天赋、准备与机遇同为第二。 第三为努力。)

  • 相信我,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你学的知识。 多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 与别人不同。

————————————————————————————————————————————————————

这是我在谈话后学长博客中一篇日志《这一年来》中的回复:

原来不是天生,而是经过了种种所谓”巧合“才有了一种什么样的人天生适合做什么的概念。有些东西并不是巧合,即便擦肩而过,后来之日必定会再次相遇,只要能够发光,少有星火就会灼热。两年前的总结,今天依然让人醍醐。

我是今天与您交谈的那位很怂的学弟。过去的时候你对我说,为什么不是9点半,而且为什么不直接敲门。这两句话让我有些震惊。至少它反映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问题——我们俩截然不同。包括之后所说努力,所说人类的限度等等,我从来更倾向于自我的能动性占据上风。不过似乎我很少思考另一个角度的问题,以至于自己陷于一个循环的困境。我曾经找张小平老师谈,问他对大学生有没有什么建议,他说要多做自己感兴趣的,”多挖一口井“,多去经历,尽可能多地经历。很神奇,跟今天你的思想如出一辙。那次谈后感触很深,觉得自己是有点太过于像只井底之蛙,今天聊罢,就像我说的,”似乎听出了些道理“,我想已经是改变发生的时候了。

其实我还并不像很多”典型的大学生“,每天做好本分,平静生活然后选择考研或者直博(其实我骨子里更趋向于工作,做些自己喜欢的产品),今天跟您说的自己的规划, 你一针见血说,”这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一个人眼界决定自己的世界。眼界太小,再大的动力也冲不出牢笼。其实我想出国,是认为国外会有更多机会也有更好的技术,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有不同的体验。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些人,譬如高中时我的那位朋友,还有一些事。高二我读了《乔布斯传》,突然觉得自己很倾向于他那种生活方式与个性。乔布斯说,"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这股洪流中添上一笔,这是用我们的专长表达的唯一方式。" 我一直有一种很大的想法,和他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为这个世界添上一笔“,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人类。有时候想想会觉得很大,很虚,说出来别人会很不屑。但这起码证明,我并不想论为平庸,我不是没有主见。

我只是感到迷茫,怎样去寻找一种清晰的路走下去。我觉得自己受过去的网网住太深,挣脱出来甚至要流很多鲜血。我赞赏乔布斯的想法,”要站在科技与人文的结合点,做出一件伟大的产品“。我从不是一名很典型的理科或者工科生,喜欢读书,就像我同你说的那样,我希望自己能做出很伟大的,但并不是仅仅很高科技的产品。就像一切被我们熟知的伟大创造一样,它们不仅被赋予了科技的力量,也被赋予了美感与人文情怀。

您说想做什么就做,甚至是浅尝辄止都不足惜。多丰富见识,敢做,放手做。看了这篇文章,我算是知道,我原来有多么好的机会,我原来做的,我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多么传统甚至狭隘的事。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也是向您表示我的敬佩。我相信自己能够真正找到“基因决定的,天生 的”归宿,和您一样,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飞驰。

就像有了灵魂的星辰,永不陨灭。

今日一聊,颇多领悟,感激不尽。

附 郭家寶 学长的博客文章地址: https://www.byvoid.com/zhs/blog/recent-one-year 《这一年来》

最后更新于